七墩村扶贫有感 二维码
76
发表时间:2017-08-31 10:05 以前,我常在各类媒体上听到看到干部下乡工作的报道。如今作为第一书记,亲身经历了一次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,感受颇多。 2015年8月15日,经组织上选派,我来到了阳高县罗文皂镇七墩村担任第一书记。报到当天,辗转两个半小时车程,来到了我工作的七墩村,城乡差别在眼前凸显。时光荏苒,日月如梭,转眼间在七墩村挂职已两年。回顾自己驻村工作,感触颇深,启发很大。从起初工作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,到后来的完全融入,让我对农村这片热土有了更深意义上的认识和感悟。驻村工作期间,让我感受到农村工作生活的两点不同: 工作方式不同。在农村开展工作,不能够照本宣科地讲政策,必须自己吃透政策的前提下,把对农民有利的部分说清楚,让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惠农的具体好处在哪里。讲透了,也就接受了。工作方式也要灵活接地气,有些工作,在田间地头上就可以交流安排,不能够拘于形式。了解村情民意除了正式的入户走访,有时候和村民蹲在大街上唠嗑,就能了解到一些走访过程中,看不到听不到的真实情况。想和村民交心,要真正放下身段,田间席地谈工作,炕头盘腿唠家常,踩着羊粪不躲闪,一起跳跳广场舞。只有充分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,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。刚开始驻村工作,上个党课我都叫不来人,需要村干部去叫。大街上坐着的党员我说上级有要求,必须上党课学习,个别人直接呛我:“我们忙的地里活家里活,没功夫听那些。”如今的我,这些都不是问题了,大喇叭一喊全体党员开会,用不了多久能来的就都来了,不为别的,他们理解支持我的工作。老支书朱万玉开玩笑说:“王书记隔三差五的就想咱们,以后每天轮流过来陪他聊聊哈。” 相处模式不同。和村民相处,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,尽量直来直去,不要太拿心,否则容易让对方感觉到拒人于千里之外。在村里呆久了,和老乡们都熟悉了,村里应季的果蔬下来后,时常有人给拿点过来尝尝新鲜。有一次,朱存来大爷给送来点新鲜李子,我坚持不要,结果第二天在大街上遇到之后,老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笑脸相迎,点个头就走了,中午在朱主任家里吃饭聊起来这事,他说你这人太见外,三瓜俩枣的事情,你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看不起他们,我恍然大悟。在这之后,村民的心意只要是不违反规定,我轻易不拒绝,事后会主动去串串门,买点家里常用的必需品表示心意即可。两年相处下来,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村里的人情事故,村民们也从心里真正地接纳了我,在听说我即将离任之际,张近美、朱万玉等老支书找到我说:“王书记,好不容易大家和你都熟悉了,工作也干的顺利了,能不走就别走了。”听到这些暖人心的话,我想这两年的驻村工作生活,值了。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生活,要说得很多,感受也颇多。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是一门大学问,我所理解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,今后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。以前真的不相信自己能吃得了那份苦,能以已之力为七墩村百姓带来欢乐。两年来,脚沾泥土、耳贴大地、沉在“一线”、放下“架子”、一步一个脚印,我没有为村里做多大事情,但老百姓真真切切在注视着我,关心我、疼爱我。我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,这是对我**的安慰。 祝愿七墩村的未来会更好,祝福质朴善良的乡亲们永远幸福!
文章分类:
学习园地
|